1. <acronym id="3cvo4"><label id="3cvo4"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<pre id="3cvo4"><label id="3cvo4"><xmp id="3cvo4"></xmp></label></pre>
    2. <p id="3cvo4"></p>
    3. <pre id="3cvo4"></pre>
          首頁
           
          武漢市洪山區團結大道1018號14棟
          027-86737290
          430070

          媒體關注

          楚天都市報:40年礪砥前行,百年武水正揚帆,一滴水折射大武漢發展變遷

          點擊:時間:2018-09-21
                  9月20日上午,武漢市北湖污水處理廠建設現場,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二沉池刮吸泥機設備安裝,這標志著該工程全面進入攻堅階段。北湖污水處理廠由武漢城投集團旗下的市水務集團興建,投資45.5億元,是國家長江大保護和武漢市“四水共治”重點工程。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者,從單一的自來水生產運營,到城市供排水一體化發展,改革開放40年來,武漢市水務集團(以下簡稱武水集團)礪砥前行,實現了跨越。


          ▲1978年建成投產的白沙洲水廠,經過多次升級擴建,供水能力由4萬噸/日增加到80萬噸/日,如今是武昌地區主供水廠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42年前掀起武漢自來水大會戰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江城“水荒”成為歷史
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1906年,湖廣總督張之洞批準寧波巨商宋煒臣籌集民營資本成立“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”。三年后的1909年,宗關水廠通水,武漢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自來水,開啟三鎮文明飲水之先河。當時,日生產能力2.7萬噸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1949年5月,解放前夕,武漢市只有宗關水廠和武昌臨時水廠,日生產能力為10.6萬噸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新中國成立后,武漢自來水事業的建設者們前仆后繼,新建了一批自來水廠,供水管網總長度不斷延伸,供水能力不斷提高。但隨著各項建設的飛速發展,城市供水建設后勁不足,供水矛盾日益突出,安全優質供水備受關注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1975年底,武漢三鎮自來水廠的日綜合生產能力只有67.3萬噸,而全市全年日均需求量超過75萬噸,制供水能力嚴重不足,生產設備常年超負荷運行,仍不能滿足用水需求,水質、水壓、安全也面臨巨大隱患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老城區自來水上樓困難,甚至晝夜無水;部分工廠常因缺水不能開工、餐館一度停業……自來水基本建設滯后發展,制約著武漢經濟建設的發展速度,也影響著市民的生活質量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1976年,湖北省武漢市組織實施“武漢自來水大會戰”。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,歷時10年的“武漢自來水大會戰”建設后,全市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凈增112萬噸/日,達到180.7萬噸/日,自此,自來水基本建設按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有計劃地進行,同時也拉開了武漢自來水事業揚帆遠航的序幕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40年間,武水人發揚“自來水會戰精神”,先后完成了“湖改江”供水工程,圓了武昌高校周邊40萬群眾暢飲長江水的夢想;加快水廠新建、改擴建工程,推進供水管網互聯互通,滿足了中心城區和新城區日益增長的供水需求……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今天的武水集團已擁有10座自來水廠,日綜合供水能力385萬噸。供水管網達7700余公里,大型供水轉壓站16座,供水服務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,江城“水荒”早已成為歷史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濁度指標從5度到0.3度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水質更優服務更好
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關于自來水,老百姓最關心什么?當然是水質優劣和安全。武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,40年間,國家標準對水質的要求不斷提升,出廠水濁度標準從5度、3度,提高到現在的1度,考核指標也從最初的20多項,增加到現在的106項。而武水集團的內部標準,比國標還要嚴格:去年,該集團將出水廠水質濁度標準由0.5度,再次提高到0.3度,大大優于國標,達到了直飲水的標準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水質上去了,供水服務也不能丟。為了向用戶提供貼心服務,武水集團主動換位思考,不斷創新服務方式,全力推進“馬上辦、網上辦、一次辦”,用戶訴求都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回復和解決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自來水出廠后,經過市政供水管網運送,有的要靠小區內部的二次供水設施流入千家萬戶。目前,武水集團瞄準被稱作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二次供水,不斷延伸供水服務范圍,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用水舒心。在漢陽區賽博園小區,高層用水難、水中有異味的情況已經存在多年。去年,經過改造,該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移交武水集團管理,并配備了先進的遠程監控系統。不但水壓更穩,水質也更有保證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受益的遠遠不止賽博園小區。目前,江城已有約170個小區納入了二次供水遠程監控平臺,對已接管的214個小區,庭院地管、立管和水箱等二次供水設施,都由武水集團進行維護管理,確保水質、水量、水壓均滿足國家飲用水標準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污水處理量16年翻了13倍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守護武漢綠水青山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今天的武水集團不僅僅解決了市民“喝水”的問題,旗下的污水處理廠,也在守護著江城的綠水青山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在武水集團的推動下,武漢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,先后投資新建、擴建二郎廟、龍王嘴等7座污水處理廠;收購黃浦路、湯遜湖污水處理廠;不斷加強污水收集管網建設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武漢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由武水集團成立之初的2座,發展到現在的10座,日污水處理能力從2002年的15萬噸上升至201萬噸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目前,江城的污水處理廠正在進行提標改造:尾水排放標準從一級B 升至一級A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正在建設的北湖污水處理廠和大東湖污水深隧,正按照長江大保護戰略,遵循長江經濟帶建設“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”的辯證關系,全力推進,這將讓大武漢再一次登上“全國之最”。投資45.5億元,占地面積約1400畝的北湖污水處理廠,是全國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,設計處理能力達80萬噸/日,遠期達150萬噸/日。總服務面積約130平方公里,總服務人口約249萬人。與此相配套,武昌的北部將建設近20公里的地下隧道,污水將通過這條深埋于地下30米到50米的隧道,統一送入北湖污水處理廠,實現沙湖、二郎廟、落步嘴三座污水處理廠和北湖污水處理廠的“四廠合一”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企業運營從單一化到多元化發展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百年武水蓄勢騰飛
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20年前的1998年4月27日,武水集團旗下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,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,成為國內最早上市的水務公司,也是武漢市城建系統唯一一家上市公司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公司上市以來,廣泛涉足城市給排水、污水綜合治理、交通等多個基礎設施領域,為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建設運營好城市供排水主業的同時,延伸產業鏈,對外拓展,一批批項目的落地,為企業“走出去”戰略奠定了基礎。為進一步發揮企業優勢,深化供給側改革,全方位提升水的品質,“漢水1906系列優質瓶裝水”“公益優質直飲水”“小區優質水站”項目,讓市民體驗多層次水需求的獲得感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發展,今天的武水集團已經成長為大型綜合型企業,業務范圍涵蓋供水、排水、市政工程、房地產開發、過江隧道、水環境治理、信息管網等多個領域,擁有資產260余億元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        凈兩江之水,潤三鎮人家。武水集團傳承了武漢百年供水歷史,也參與并見證了40年來武漢水務事業的發展,更兌現著對江城人民的承諾。
           




          關閉
          ?
        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

          1. <acronym id="3cvo4"><label id="3cvo4"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pre id="3cvo4"><label id="3cvo4"><xmp id="3cvo4"></xmp></label></pre>
          2. <p id="3cvo4"></p>
          3. <pre id="3cvo4"></pre>